中国是个“肝病大国”,调查显示,每12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患有肝病。在我们身边,近些年来,患上脂肪肝、酒精肝、甲肝、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肝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肝,成了不少人迫切想知道的事。
云南某医药学院院长张教授肯定了三七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他认为肝脏在人体中是用来解毒排毒的器官,三七中富含人参皂甙,人参皂苷也促进细胞化合,与蛋白质进行化学作用,分解脂肪结构,多余脂质经过细胞分解,化成汗和水,经过排汗和排尿出。
三七能清肝排脂,化解肝脏多余脂。三七内含的肽酶能促进肝脏新陈代谢,并平衡肝脏脂肪吸收能力,促进促进肝细胞活力,激活肝脏脂肪平衡吸收能力,维护肝功能的平衡与脂肪消化,进行脂肪吸收;因为三七能打通肝脏代谢循环,排除肝脏积蓄毒素,所以有效提高受损肝脏自我愈合能力,如此也就能帮助脂肪肝患者对水果蔬菜中化肥农药残留、药物等毒素能迅速分解转化,避免损伤肝脏,保护肝脏。
张教授还详细地介绍了脂肪肝的三个时期服用三七的量:
正常人的肝内脂肪总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三酰甘油、脂酸、胆固醇及胆醇脂,而患脂肪肝者,肝内主要是三酰甘油及脂酸,而磷脂、脂酸、胆固醇及胆醇脂只少量增加。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可将脂肪肝分为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三七服用量也有所不同:
I期轻度脂肪肝;也称为单纯性脂肪肝。肝脏里30%以上的肝细胞“住”进了脂肪,在这个时期,建议每次服用至少5克三七粉,一日三次。II期中度脂肪肝;也称脂肪性肝炎。此时的肝脏中,有50%肝细胞被脂肪占领重量约占肝脏重量的10%-50%,在这个时期,建议每次服用6-9克三七粉,一日三次。III期重度脂肪肝;脂肪肝性肝硬化即脂肪肝晚期。此时的肝脏中,几乎所有的肝细胞被脂肪占领,脂肪约占肝脏重量的25%--50%。在这个时期,建议每次服用至少10克以上三七粉,一日三次。
食用注意方面,由于三七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常用的一种中草药,除孕期和风寒感冒期间外,要按需按量用药,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知识延伸
中药材“三七”有活血化瘀作用,“土三七”与其虽一字之差,却含有一种名叫吡咯烷的毒物,造成人的肝脏损伤。很多人因过量服用“土三七”造成肝损伤的患者已经达到6例,其中1例因多器官衰竭已死亡,1例因病情过重放弃治疗也已死亡,1例出现肝衰竭正在等待肝移植,另外3例正在接受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也不容乐观。因此,专家郑重提醒,“土三七”非“三七”,切不可自行服用。
常常把“土三七”混淆为“三七”。“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其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
但“土三七”完全不同于“三七”,“土三七”别名“菊三七”,又名“三七草”,为菊科。两者虽然在功效上有相似之处,均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但来源于不同科植物,更重要的是毒性不同!
“土三七”是一年多生的草本植物,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窭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肝纤维化,患者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一些受到肝损伤的重症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换肝手术来维持生命。
三七和土三七如何区分
三七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由于三七名贵,因而出现了许多以三七命名、但实际与三七作用完全不同的其他三七,“土三七”就是其中一种。
专家介绍,正是由于土三七和三七具有相似功效,而土三七便宜,容易生长,很多人自己就可以栽种,因此他们便用土三七代替三七,要么大剂量煮服土三七水治疗跌打损伤,要么长期服用土三七泡酒作为养生保健,从而导致中毒。据介绍,因土三七导致的肝损害,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过了急性期,肝损害常无法逆转,死亡率很高。而一些基层医院,对这样的病例并没有认识,有的忽略了询问病史,对治疗造成了延误。
用户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