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注射乙肝疫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哪些人该注射乙肝疫苗!
1、新生儿。因为在此时期如果被乙肝病毒感染,90%可以变成无症状感染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后果十分严重。30%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来源于新生儿时期乙肝病毒感染,并且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比例大。所以,新生儿免疫是预防乙肝的重中之重。 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若超过48小时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出生后一个月仍未行注射者,则应先检测有关乙肝指标,证实未被感染者,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合用。
2、幼儿园儿童。幼儿免疫力较低,感染乙肝后,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感染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的几率越大。
3、医护人员。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都应当注射乙肝疫苗。除了保护自己外,还可保护病人的安全。
4、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手术后患者,他们的身体多不佳,抵抗力很低,应当注射高剂量的乙肝疫苗。
5、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学生。长期的群居生活,会增加感染几率。
6、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保护自身的同时,避免传播。
7、使用血液制品者;器官移植前的患者。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虽然国家已经严格把控输血用血的安全,但自身的防御是最后一道防线,不可忽视。
8、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伴侣。家庭成员、伴侣之间因为情感的联结,往往会比常人更亲密,注射乙肝疫苗必不可少。
9、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二对半”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
除了上述人群,既往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两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检测全为阴性者都应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以预防。
那么,哪些人不适宜注射乙肝疫苗呢?
1、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2、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3、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4、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效,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
最后,小编还要提醒大家:打了乙肝疫苗后,其产生的乙肝抗体,一般会维持3-5年,乙肝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但是乙肝抗体时间的推移,抗体滴度慢慢下降的,直到消失。因此打了乙肝疫苗后,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乙肝抗体滴度,如果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应在半年内打乙肝疫苗加强针,从而增强抗乙肝病毒的效果。
用户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