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但是人们却仍缺乏对其的正确认知,由于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使得多数人对乙肝“闻之色变”。正因如此,也就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久而久之,就成了流行的传言。小编为了“辟谣”,多方查阅资料并咨询相关专家,给大家论述一下乙肝几大流行传言的真实性。
传言一、“乙肝传染性那么强,岂不是全世界都有乙肝了!”
事实:乙肝传染性强不需要用全世界都得乙肝来证明吧!我国这种乙肝大国,几乎超过一半的人一生中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这就是说,居住在乙肝病毒高流行的国家中,一生中感染乙肝的总和概率不低于0.5,这是一个奇高无比的感染率。
不过感染乙肝后不一定会成为携带者,像围产期婴幼儿感染后成为携带者的几率最高,为90%;儿童感染后成为携带者的几率是50%;成年人感染后成为携带者的几率是10%。所以说,传染性强不代表都会感染。
传言二、“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疾病,共餐不会传染。”
事实:一般情况共餐不会传染乙肝,但是,如果是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有粘膜破损的消化道是会引起传染的。而且要是携带者和易感者都有口腔溃疡的话,被血液污染的唾液进入破损的口腔消化道粘膜更会引起传染,这种可能性不低,因为我国有74%的人都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疾病或口腔溃疡。
传言三、“乙肝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就没有传染性!”
事实:乙肝病毒的传染性主要要看血清的HBV DNA是否阳性及载毒量,其它体液的传染性也要看每种体液的HBV DNA是否阳性及载毒量。肝功能正常的携带者完全可能血液或体液的HBV DNA载毒量很高从而传染性很高。
传言四、“唾液中病毒浓度低,因此没有传染性!”
事实:唾液中HBV DNA水平并不低,荷兰科学家发现从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和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看,唾液HBV DNA水平只比血清HBV DNA水平差一个数量级,即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约为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的10倍,而据研究,传播乙肝病毒所需唾液量为0.001-0.000001ml。所以,其传染性也不能小觑。
传言五、“乙肝病毒不能间接传播!”
事实:乙肝病毒是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的。乙肝病毒传染性是艾滋病的50-100倍。艾滋病毒在体外几乎没有生存的能力,因而没有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但乙肝病毒在体外各种器物表面可以生存7天以上而不失传染性,是可以间接传染的。诸如,牙刷、奶瓶、玩具、剃须刀、餐具、医院设施及其它物品表面的HBV与(易感者)破损的黏膜或皮肤相接触时,HBV间接种植(传播)就发生。
综上,相信大家对于乙肝几大流行的传言的真实性都已经有了了解,想要战胜疾病,应全面了解疾病知识,避免被传言误导。
如有其它肝病疑问,请咨询QQ:1690774624 我们将免费为您解答
文章来源:http://www.gjk.com.cn/yigan/shehuiredian/2758.html
用户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