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工友确诊了“大三阳”,成为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工棚的人顿时进入戒备状态:没有人敢碰他的东西,也没有人再和他一路去食堂吃饭;他不小心碰了一下室友的手,室友赶快跑到水房洗手……在生活中,很多人谈乙肝而色变,巴不得离乙肝患者越远越好。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乙肝照样是一个未知的谜。人们只知道它每一年导致上千万人死亡,却不清楚它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更不清楚它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医疗血液还依靠乙肝高发的无偿献血者提供,差不多一半接受输血的患者患上肝炎。1972年,美国才通过司法,要求所有献血者要进行血液筛查。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一旦得了乙肝,人会觉得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痛等症状。中国属于乙肝高发地区,家族性传播是重要因素。尽管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但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和缺乏预防知识, 直接导致慢性病例越来越多,这更加深了人们对乙肝的恐惧。
其实,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行为传播,基本不能在空气中存活和复制,不会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即使是身旁的乙肝患者打喷嚏或咳嗽,都没有感染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提出,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礼仪式接吻和握手都不会传播乙肝,大众游泳池和大众浴室一样没有危险。
【知识拓展】
一亿国人身携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试想,全国13亿人口中有一亿人携带着这种病毒,相当于每10人就有一人携带乙肝病毒。难怪有人说,“乙肝歧视”是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群体性歧视和人道主义灾难。因为有一亿多人可能被排除在社会的边缘,人格、生存、入学、就业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甚至由此引发恶性事件,也有人因为乙肝就业歧视问题而自杀。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相关立法进程展开,为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2010年2月10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就《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但是全面消除乙肝歧视有待大规模的科学知识普及。因此只要了解了病毒传播途径,正确接种疫苗,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世卫组织说,感染乙肝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6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但因为乙肝感染率高、病程复杂,完全清除很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还是应该尽早就医积极治疗。
用户评论列表